一起在家做家务的感觉很温馨,很踏实。
小宝贝也很开心。跟着爸爸东摸摸,西跳跳的。妈妈则在一旁烹饪。
从Seven Times The Sun 这本书读到,作家的两个女儿也和小宝贝一样,都喜欢跟着爸爸做事。也许,这就是华德福教育里提到的,小孩是一直都在观察大人的行为,然后会跟着模仿。所以,身教往往比说教来的更深入她们的心。小孩一开始都在用她们的整个身体去探索和体验生活,所以劳动能够吸引及帮助她们认识这个世界。
What a wonderful world
一起在家做家务的感觉很温馨,很踏实。
小宝贝也很开心。跟着爸爸东摸摸,西跳跳的。妈妈则在一旁烹饪。
从Seven Times The Sun 这本书读到,作家的两个女儿也和小宝贝一样,都喜欢跟着爸爸做事。也许,这就是华德福教育里提到的,小孩是一直都在观察大人的行为,然后会跟着模仿。所以,身教往往比说教来的更深入她们的心。小孩一开始都在用她们的整个身体去探索和体验生活,所以劳动能够吸引及帮助她们认识这个世界。
上两个星期,小宝贝在和我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一直会“威胁”我们说:“我不要跟你玩了!” “我不要分享!” “我不要和你做朋友!”
老公认为是从别的小孩那里学回来的,包括我的外甥。
还有,老公很担心小宝贝被其他小朋友拒绝一起玩,欺负的经历会影响她的成长。
这天,小宝贝语气哽咽地开口问了:“为什么学校的哥哥姐姐都不要跟我玩?” “为什么哥哥说,你去玩别的东西!” “那个玩具是我先玩的呀!为什么他要逼我?”
我听了,心虽然有点不舒服,不过,也尽量地引导小宝贝。“如果你想要继续玩,就去找爸爸。爸爸一定会帮你的。” “告诉哥哥,你不喜欢他抢你先玩的玩具。”
当老公知道小宝贝事隔这么多天后,还会跟我提起当天发生的经历 (我并没有在现场),忧忧地说:“原来她都把一切藏在心里。”
同一天,我从“Developmental Signatures” 这本书读到了以下这句。
Even traumatic experience, hindrances, aggression and fear can be dissipated and transformed through play into positive faculties.
我突然开窍式地把小宝贝的行为连接与她之前所面对不愉快的经历。原来,小宝贝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来度过这些不舒服的经历。她虽然也在模仿其他人不友善地行为,不过,这却是她成长的一个阶段。她自我治疗,自我肯定的一个过程。
刚过的星期天,外甥因为累了又开始闹情绪。
他说:“妹妹,你要不要玩这个toy?” 当小宝贝点头的时候,外甥就会说:“我不要给你!” 然后就走掉了。不久,又拿别的玩具来重复同样的对话。
当他第三次走过来,小宝贝告诉他: “我不要玩。”
外甥就只好无趣地离开,然后在客厅拿出更多的玩具,企图吸引小宝贝走过去。
小宝贝朝客厅望了一下 (看似蠢蠢欲动),却依然继续地留在饭桌边。
老公欣慰地说:“她学会了我们以前不曾学会的智慧。”
我: “那是什么?”
老公:“她是如此地平静,完全不被影响地拒绝了她表哥的挑衅。换做是我们,我们应该会忿忿不平吧!”
感恩华德福教育让我再一次见识了小孩子的能力。他们虽然是如此的脆弱,同时却又如此的坚强。只要大人可以细心观察,陪伴和引导,这些小个儿们是可以渡过每一个考验,然后建立起正直和乐观的态度!
p/s 小宝贝“威胁”的行为也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慢慢地消失了。
两岁四个月的她,静悄悄地拿起剪刀准备剪一个纸盒。
我轻声地说:“小宝贝”。
她吓了一跳:“哈?”
我:“这个盒子妈妈要用的。你去剪那些纸吧。”
小宝贝眼里闪过欣喜,跑到客厅开始她的大工程。
我继续准备我的食材。偶尔抬头看她一眼,她依然全神贯注地在剪纸。
过了好久,小宝贝跑过来。“我剪到我的手了!”
“哦?哪里?Sayang sayang。” 我并没有认真地看,只是安抚了她。
小宝贝又回去她的工作岗位,继续努力。就这样一直剪到肚子饿了,小宝贝躺着喝奶的时候,“原来我的手流血了。刚才我剪到我的手咯。”
p/s 小宝贝从一岁多开始就对剪刀很好奇,可是,就是还没准备好用剪刀。这天,两岁四个月的她终于等到了。
这一个月来,有两位朋友登门探望我和小宝贝。(本人则觉得有点像考察我们的生活。嘻嘻。。。)
小宝贝雀跃地欢迎她们,叽叽喳喳个不停地和她们分享她的“家产” (就是玩具咯)。
她们对小宝贝的印象,除了是被吓坏了,还有就是惊讶两岁的她怎么那么好客,口齿伶俐和身手敏捷?
先说被吓坏的那个部分吧。
小宝贝除了爬高爬低;边坐在椅子上吃饭边晃着椅子;表演漂移技术;再来就是如何把床变成私人游乐场(还有自制滑梯呢!)
两位朋友看了都“骇目惊心”。好几次都冲口而出地叫 “啊!”
她们也不约而同地问了同样一个问题,“不怕她跌倒吗?”
我,每一次都只是笑笑地说:“我们相信她。” 没有太多的解释,因为只有亲身照顾自己的小孩,才懂得当中的体验和智慧(小孩教导我们的)。
同时,其中一为朋友,婉琪说的这句话,让老公觉得还蛮值得思考的一句话,“难道其他人没有看到小宝贝是那么地适合这种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吗?”
不久前的某一天,小宝贝和妈妈躺在床上。
小宝贝:妈妈,你要听什么故事?
妈妈:你birthday的故事。
小宝贝:我不会讲啦。
妈妈:那么, 你就讲你会讲的。
小宝贝:从前,有一个小精灵。他很怕。Kika。。kika。。。(接着是一阵哈哈大笑)
就这样, 小宝贝的第一个自创故事诞生了。
主角可以是小精灵,小鸡,或者是小老鼠。
都是那三句,从前,有一个“小老鼠”。他很怕。Kika。。kika。。。
当然,不会少了她爽朗地笑声!
话说去年年底,爸爸放假在家陪了小宝贝和妈妈足足有一个星期。
最开心的是妈妈!嘻嘻!
爸爸是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小宝贝是个称职的小孩子,所以一大一小联手玩起来可不是盖的哦!
先来个乒乓赛热身。
接着,一大一小又到屋外去玩吹泡泡。
最近一次,当小宝贝在露台玩水的时候,她不经意地发现了另一个好玩的玩意儿。
结果,维持着这样的姿势有20分钟后,小宝贝开始觉得不对劲了。怎么左脚感觉怪怪的?用水淋了淋脚趾头,依然觉得不舒服。“妈妈!!我的脚很痛!”
哈哈,原来是脚麻痹了。这下,又激发了小宝贝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妈妈,什么是麻痹?” “妈妈,为什么会麻痹的?” “妈妈,为什么我的右脚没有麻痹的?”
外婆:你整天都这么开心的啊?哈哈!!(用力环抱着她)
之妤阿姨:She so happy also make me happy!
康琳姐姐:She is like a sunshine! I keep imitate her when I talk to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She makes me laugh whenever I told her stories to others.
美莲姐姐: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啊?!!
马来妇女:She is so happy!
近来,我都一直听到类似的评论与惊叹。
是的。只要她一醒来,就是咧嘴微笑或者是大笑。有时候还会来个熊抱!
她,是我们家的快乐天使。
华德福的教育有多好?我们并没有一百巴仙的肯定。
希望她快乐地长大成人是我们父母唯一的期望;现在,我们很肯定,她是快乐的!
小宝贝自己在摸索如何双脚并用地骑脚车。
尽管妈妈已经告诉爸爸不要打扰小宝贝,让她自己寻找那个诀窍;然而,爸爸一意孤行,站在一旁指导小宝贝。
过了一会儿,小宝贝开口说话了:“让我自己来吧,爸!”
刚满两岁的小宝贝再一次证实了给爸爸妈妈看,一个在自由界限里成长的小孩,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最后,当小宝贝终于懂得双脚并用地骑脚车的那一刹那,双眼是突然亮了起来,然后得意洋洋地公告天下!:)
今年的12月21日最特别了。
除了是冬至,也是小宝贝的农历生日!嘻嘻,还有就是玛雅人所说的本次文明结束的日子。
冬至的前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守在圆桌旁搓汤圆。由于这也是老公和我第一次自己弄汤圆,加上还要带领一个小圆圆(她又帮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心情是兴奋加忐忑!
上网找了一些资料和问了丽温,就决定放手一搏啦!
煮着汤圆的时候,李爸爸又一时感触万分地说:“原来我们走了这么长的路。。。以前我们是跟着大人搓汤圆,现在是带着小孩搓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