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跟随马来教练和队友们去USM参加足球比赛。我们和小宝贝除了陪晒好几个小时,也有机会和一位马来妈妈聊天。
这位妈妈生了7个孩子,最大是女儿,接下来全都是儿子,最小的才9个月大。女儿叫Hawa 就是 Eve, 夏娃;儿子全部都叫 Adam, 亚当。她说最小的不是在计划当中所以和排行第6的儿子年龄相差8年。她也提起她之前很希望小宝宝是女儿,因为家里5个都踢球的儿子已经弄得她很累。她看见小宝贝手里拿着英文小说,就分享了以前还年轻的时候也是很喜欢看小说,她想把家里小说借/送给小宝贝。其实,我也搞不清楚是借还是送因为我以为只是聊天而已并没有认真记住。没想到,过了几个小时,她竟然回家一趟拿了一袋的小说交给我,说是要给小宝贝的 (那时候,小宝贝已经先跳上老公的摩多回家去了)。我吓到了,也不好意思拒绝就收下了。打算当小宝贝看完了再还给她。才第一次见面的友族同胞的热情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和觉得幸运可以遇到好人。
小休时段,儿子虽然和队友们语言不太通,但是,一群男孩就是可以玩在一起。然而,当他们突然开始拿小石子互抛,我的精神也开始紧绷了。过了一会儿,我决定开口制止他们。但是,他们只停一会儿,又偷偷开始丢。第二次我只制止儿子不可以再丢。接着,我发现Adam, 不停地把小石子丢进人工草地的球场内,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请他停止。话一说完,我抬头看到一位马来爸爸望着我的眼神,似笑非笑地,好像在说“这位母亲,你很好笑叻。” 过了不久,儿子和队友们去另一个球场比赛,我和老公也跟着去。球赛进行着的时候,一群少年走来我身边蹲着看球,他们也一样把地上的石子往场里丢。这一刻,我好像突然领悟到,男生特别是踢球的,都是手脚一定要不停地动,然后,好像比较不会去思考行为的后果?那位爸爸的眼神再次浮现在我脑海。原来,当我来到球场边,我才是那位“异类”因为大部分在场的人都是“同类”。过后当我回家和老公孩子们分享这领悟时,老公问我:“你刚才是没有走到大水沟那里吧?我看到几次了,不同的男孩特地把足球大力地丢进水沟里让污水喷上来。也有好几个是走下去水沟旁,walking on the edge, 然后在那里挖洞。” 我听着的时候,眉头已经皱成一团了。两个孩子不停地在笑。
还有,当一群少年在我身旁丟石子的同时,有位马来爸爸大声问:“Ini anak siapa?” 重复了好几次,旁边的观众没有人出来认领。这2岁不到的女孩,自己跑进球场内,然后一个人站着。问她妈妈在哪里,她也只是呆呆地望着那位爸爸。最后,他把女孩引领到 MC那里 (他只是走在前面并没有牵手,叫她跟着走),我望着他们的背影离去,小女孩是赤脚地走在石子路上。我心不在焉地看球;耳朵一直在听着 MC报告说 “Ada waris-waris yang tertinggal anak perempuan? Tak sampai umur 2, rambut kerinting dan seluar panjang.” 这广播重复了好几次,大约过了10分钟吧,才停止。这10分钟里,我看着旁边的大人们包括老公,他们都若无其事地看球。我再次问自己,是我太紧张兮兮了吗?这些都是常态?大家庭很常会漏掉一个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然后又没有觉察到吗?不过,我小时候也常在百货公司脱队,然后,广播就会出现我的名字。
这是一次文化冲击的体验,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马来同胞,观察他们和试着听懂马来文。龙英台常会提起,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就是要走进去那个民族的生活里去。我认同也终于有机会踏出第一步。这也是孩子带给我的礼物之一吧 – 让我有机会开阔生活中视野,理解自己的国民风俗多一些。
p/s 我也做到不在场边大呼小叫的,就只是安静地支持着小小宝贝。